政治·哲学·法律

  • 蔡和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及其当代启示

    张娟;

    蔡和森是中国探索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急先锋,在湖湘文化与儒墨思想的孕育熏陶下,其不忍目睹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主动承担起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担。通过构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知认同、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情感认同、实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行为认同三个环节,蔡和森在中华大地极大地推广和宣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层层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启示当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要辩证进行、统筹兼顾,同时做到理论与实际结合、通俗与精粹并存、传承与创新共生。

    2024年01期 v.41;No.196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 蔡和森对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重要贡献

    周浩;莫志斌;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发展、壮大党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形态。蔡和森是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先驱,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成立中国共产党的人。结合相关史料和历史背景,从蔡和森光辉而短暂的一生中,深入剖析蔡和森矢志救国、寻求真理,敢为人先、“以俄为师”,忠于理想、鞠躬尽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践行初心、心系人民的崇高精神与风范,阐述蔡和森对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对促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开拓革命新局面作出的卓越贡献。

    2024年01期 v.41;No.196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的逻辑及其现实启示

    王洁;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地和秘密,兼具新旧交替的阵痛和喜悦。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尝试寻找一条与涉及人之外的物性逻辑不同的、关系人本身的“人”的逻辑。这一逻辑的建构发端于被国民经济学所遮蔽的地方,沿着人的“本质异化—本质追问—本质复归”的思考路径,勾勒出马克思对人的理解,开启了以异化劳动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革命和以“感性对象性活动”为核心的哲学革命。考察这一逻辑可以进一步理解马克思在世界观转变时期的思想独白,并以理论观照现实,启示当下。

    2024年01期 v.41;No.196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实现人的本质的价值遵循和实践路径——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哲学的考察

    杨思齐;王浩斌;

    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潜存着实现人的本质的逻辑线索及其相应的价值旨归和实践指涉,构成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实现人的本质的价值遵循和实践路径。以人本逻辑战胜资本逻辑,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形态全新超越,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且强化的理论价值;针对国际社会“异化”症结提供人类命运共同体现实方案,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且发展的社会价值;在追求代际公平中落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遵循且充实的历史价值。通过发展新型国际关系、深化国际组织建设、促进国际秩序转型,中国式现代化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极大地促进了人的个体本质、社会本质和“类”本质的实现和发展。

    2024年01期 v.41;No.196 21-2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4K]

曾国藩及晚清湘军研究

  • 曾国藩与王錱的节制之争及其影响

    钱仲慧;

    曾国藩、王錱决裂是湘军初期的一桩知名公案。曾国藩根据形势变化并结合军饷情况提出裁汰王錱新招募的湘勇,导致两人产生裂隙。骆秉章的微妙态度让王錱看到契机,心高气傲的他选择另攀高枝以实现自立门户。其间,曾国藩一退再退试图挽回关系,然而均未奏效。当确定王錱不愿再受其节制时,讲求号令统一的他毅然把王錱排除在东征队伍之外。王錱的骄傲自负导致岳州之败,曾国藩得知后彻底打消了缓和关系的想法。曾、王决裂后,曾国藩深刻反省,为后来湘军将领提供发展空间,使湘军集团势力得到快速发展。清廷则通过这次事件发现端倪,找到瓦解湘军的有效策略。

    2024年01期 v.41;No.196 28-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 曾国藩对晚清翻译活动的影响——以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为例

    曾宇钧;

    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洋务运动中支持创办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组织了大规模的译书活动,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赞助人”是文学系统之外影响翻译活动的重要因素。赞助者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某个社会特定时期翻译的选材和具体操作。从赞助人视角出发,探究晚清时期曾国藩作为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主要赞助者对当时翻译活动的影响,指出其对晚清翻译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文本、译者和翻译策略的选择三个方面。

    2024年01期 v.41;No.196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0K]

女性文化研究

  • 镜变为灯:张爱玲性别意识研究的文化意义

    王新梅;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张爱玲以高度自觉的性别意识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下女性最本原的存在状态,她以“地母”般的热诚对人性做了深入的探寻和言说。她站在女性性别文化立场上审视与展现了人性之恶,这使得她的性别意识与哲学意识相互参照,呈现出恢宏和艳异的诗意气象。对其进行探索与研究能有效地为当下性别观念的合理化提供强有力的思想资源,同时也为当代女性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实践路径。

    2024年01期 v.41;No.196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4K]
  • 解放与重构:延安时期新秧歌剧中的性别图景

    勾淳淳;孔岩;

    延安时期的新秧歌剧将“改造二流子”和妇女劳动英雄建构为革命框架中的政治共同体,在“家庭统一战线”服务于“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情境中,突出表现了新秧歌剧文本中革命话语和集体话语对消解性别冲突、构建两性和谐社会的努力。通过对民族文艺形式的改造与利用,将男女平等观念融入群众文艺之中,在建构新的性别图景的政治性隐喻中虽然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罅隙,但仍为性别平等议题的讨论提供了独有的延安经验。

    2024年01期 v.41;No.196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经济·管理

  •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内卷化”效应及其破解——基于湖南省“禾计划”H社会工作机构服务的实证分析

    廖彪;廖鸿冰;

    在政府主导的社会服务购买的背景下,湖南省实施“禾计划”——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建设项目,以购买社会服务方式为突破口,探索社会治理体系创新、提升民政服务质量,实现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融合式发展。但是,由于政府与社会组织间的不平等关系、社会服务机构自身存在的不合理认知、评估制度不合理以及服务对象在服务中的“边缘化”关系等,导致了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内卷化”问题的出现。如此在浪费了社会资源、人力资源的同时,还易造成难以为有需要的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甚至损害了群众对政府、对社会服务的信任。要使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更好地达到其预想效用,就应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互动机制、转变社会服务机构发展理念、激发服务对象参与的主动性、建立多方位考核评估机制等,这需要社会服务购买方、生产方、需求方、评估方等多方共同努力,促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良性发展。

    2024年01期 v.41;No.196 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 同伴力量: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探究——以“e起反诈”小组为例

    曹迪;唐春红;

    互联网在给生产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滋生了新的诈骗方式——网络诈骗,“00”后大学生们成为网络诈骗主要受害群体之一。运用个案研究法,立足于S高校“e起反诈小组”活动,探讨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防范网络诈骗的作用。研究发现:将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防诈骗教育符合大学生内生性需求;同伴教育下同辈预防力量能有效推动“自助互助”防诈骗教育模式构建;互惠场域中朋辈经验迁移实现“自助互助”教育成果转化。伴随高校对学生防诈骗教育的重视,研究经验对高校开展防范网络诈骗教育具有一定实践借鉴意义。

    2024年01期 v.41;No.196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0K]

文学·语言

  • “例外”的“浪漫”如何可能——论拜伦诗剧创作中的“历史想象力”

    倪正芳;

    历史想象力是拜伦诗剧创作中的一种独特想象力。它表现在拜伦诗剧对历史题材的关注、对历史场景的描写、对历史人物的塑造以及贯穿其中的对作品所涉及主题的历史价值和意义的艺术揭示等方面。为此,拜伦个性鲜明地运用了“预言诗体”和相关联的“预言体调子”,还借助了当时科学技术元素的一臂之力。历史想象力更好地实现了诗人塑造人物、还原现场、表现主题的创作目的,极大呈现了他的气质修养,释放了他的审美趣味,并创造出引领时尚的独特诗情。

    2024年01期 v.41;No.196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4K]
  • 论王跃文《家山》中的生态美学意蕴

    杨彩荷;

    王跃文的长篇小说《家山》是其乡土小说中的力作。这部小说描写了沙湾村从“大革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的二十余年历史变迁,是一部中国乡村社会生活史。王跃文通过对沙湾村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生命史诗等的生动描写,展现了沙湾村恬淡秀丽的自然生态美、融洽和谐的社会生态美和温情美好的精神生态美。在当今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社会中,《家山》意在重构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态家园,重拾传统乡土社会的温情人性,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2024年01期 v.41;No.196 71-7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1K]
  • 潘岳、傅咸《萤火赋》之比较

    冯霞;尚美娟;

    潘岳、傅咸几乎生活于同一时代,并有同名赋作《萤火赋》,但二者的思想意旨和创作手法有明显不同,这与他们的人生经历与个性密切相关。潘岳的追名逐利被世人诟病,其作品中流露出对萤火虫无欲无求的向往和无性命之忧的歆羡;傅咸继承忠直家风,性格劲直忠果,通过书写萤火虫对自我进行勉励劝诫。在创作手法上,潘岳倾向于缘情和细致描绘,傅咸侧重于说理和质朴的语言。二者也有相似之处,即对萤火虫处晦能明、在阴益荣的贤哲品格的高度赞美。

    2024年01期 v.41;No.196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
  • 杨度诗学主张与诗歌艺术特征探析

    张颖;蒋鸿青;

    杨度是清末民初声名颇著的政治人物,遗憾的是其诗人身份、诗歌创作较少受学界关注。在湖湘地域文化的熏陶和其老师王闿运的影响下,杨度推崇盛唐诗歌,追求诗歌意境之美与音律和谐,推崇雄放、自然、明丽的诗风。杨度诗境阔大、诗格颇高;意象壮美、情感充沛;刺世疾邪、悲壮慷慨,这是他对其诗学主张的充分实践。杨度带有佛学之思的诗作也独具特色,其除了自度还欲救世,带有佛学的入世色彩。

    2024年01期 v.41;No.196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 行迹图视域下陶澍主要文学活动考述

    段伟;董雪莲;

    陶澍作为清代嘉、道年间的湖湘文人领袖,不仅是晚清湖湘文人“经世致用”思潮的先驱,在诗歌领域亦卓有建树。考察其生平行迹,运用数字人文技术绘制出行迹图,可以发现陶澍的主要活动集中围绕在湖南、北京、江苏三个地方。结合陶澍诗文集中有效的文本信息,能够较为全面地分析归纳出其在各地的文学活动、意义及影响,尝试用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突破传统个案研究中“重时间、轻空间”倾向。

    2024年01期 v.41;No.196 90-9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5K]
  • “革命加恋爱”小说模式重窥

    王哲;刘继林;

    滥觞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革命加恋爱”小说,有传统“才子佳人”小说模式的影子,又在其中注入了现代革命意识。大致来说,其主题形态可分为“革命战胜爱情”“革命与爱情交融”“革命衍生爱情”三类,其话语模式也有失度的革命话语建构、虚夸的浪漫主义表达、鲜明的“男权”中心话语等类别。“革命加恋爱”小说创作模式中的女性并未因革命而真正实现个人解放,其在“男权”话语中的弱势地位、失语状态或极端抗争方式等,仍在昭示着革命时代的女性解放任重而道远。

    2024年01期 v.41;No.196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0K]

教育·教学

  •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思政实践探析

    杨怀宏;

    顺应新文科建设要求,结合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学科特点,综合运用学科专业交叉方法、促进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全面剖析当前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思政实践困境,深刻阐释新文科背景下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时代意蕴,系统提出课程思政目标设定、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课程思政组织实施、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等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思政实践路径,促进思政原理与财务专业课程深度融合,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能力,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24年01期 v.41;No.196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 娄底市中学生电子烟使用现状及心理原因调查

    龚高昌;龚正求;

    了解娄底市中学生电子烟使用情况及心理原因,可为校园控烟工作提供依据。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娄底市中学生电子烟使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娄底市中学生的电子烟知晓率为74.20%、尝试率为9.43%、使用率为3.31%,未来使用倾向率为5.62%;男生、职高生、每周零用钱较多的学生(多于60元)、成绩差的学生(主观认知)、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留守儿童、有家庭成员或好朋友吸电子烟的学生、自身吸烟的学生电子烟使用风险较高,属于电子烟使用的高危人群;电子烟使用行为的心理原因有:电子烟低危害认知、高情感诱惑、高情绪困扰;高情感诱惑(OR=5.86)、高情绪困扰(OR=3.96)、电子烟低危害认知(OR=3.23),都是中学生未来使用电子烟的危险因素。因此,娄底市中学生的电子烟流行现状不容乐观,延续了国内外电子烟使用的上升趋势。

    2024年01期 v.41;No.196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 行政管理人员:高等教育国际化不可忽视的群体

    房欲飞;魏芬;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范式向“在地国际化”“全面国际化”转型的背景下,行政管理人员正承担着日益关键的角色,且日益进入国外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指标视野。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理念变化相适应,一些提升行政管理人员国际化水平的举措在西方发达国家受到较多关注,包括国际招聘、流动项目、合作互访、在地培训等。但目前我国政府和高校都尚未充分重视这一议题,实践中行政管理人员国际化培训存在机会差异大、理念培训薄弱、或然性强、尚未形成制度等特点,从而给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内涵提升带来了一定障碍。建议我国在政策导向、培训方式、国际招聘等方面加强改革力度,同时把行政管理人员视为与学术员工具有同等价值的合作伙伴,保证他们的决策参与权及国际化战略的知情权。

    2024年01期 v.41;No.196 116-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5K]
  • 新时代理工类研究生“课程思政”质量提升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路径创新

    易达扬;易显飞;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举措,既是课程教育理念,也是课程教学方法。尽管“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发展取得长足进展,但理工类研究生“课程思政”仍是当前“课程思政”整体布局中的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相较于本科“课程思政”,理工类研究生“课程思政”的质量提升仍存在教育主体“二元悖论”突出、群体性工具理性张扬、停留在课堂思政、考核评价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为此,需要通过强化顶层设计、注重内容创新、优化教学方式、加强质量评价等途径,才能实现“课程思政”质量的整体性提升。

    2024年01期 v.41;No.196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0K]

  • 学报编辑部成功承办“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学术研讨会

    <正>2023年11月17—1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等主办、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承办的“同升教育论坛:新时代家校社协同育人学术研讨会”在长沙举行,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100多人参会,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学报》主编陈志国教授率

    2024年01期 v.41;No.19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 稿约

    <正>《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双月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系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主要刊登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语言、历史、教育、艺术、体育等学科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其中,《曾国藩及晚清湘军研究》《梅山文化研究》《女性文化研究》《娄底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等为本刊特色栏目。

    2024年01期 v.41;No.196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7K]
  • 下载本期数据